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891阅读
  • 12回复

[分享]日语文选中文版作家简介(方便记忆背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黑夜过客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3-30

这是个有关文选作家的中文版简介,可以帮助大家记忆背诵日文版的内容。供参考!

日 本 作 家 简 介
(一)開高健
    日本战后一代派代表作家。生于大阪市天王寺区东乎野。父亲是小学校校长。于1949年进入大坂市大法学科,在学期间参加了同人杂志《铅笔》《文学室》的工作。大学毕业后,于1954年在三得利制酒股份公司宣传课就职。在此期间, 《近代文学》杂志发表《二人》、《声音》。
    1957年以后真正步入文坛,同年8月在《新日本文学》杂志发表《恐慌》,10月和12月分别在《文学界》杂志发表《巨人和玩具》、《裸体国王》。《裸体国王》获芥川文学奖。成为日本战后一代派代表作家之一。与大江健三郎一起,蜚声文坛,开辟了一个战后一代派的文学时代。此后,著有《流亡记》,描写了中国古代万里长城的修建。
    1968年发表《光辉的黑夜》这部小说取材于越南战争。
    1971年发表《夏天的黑暗》。在这一期间的一系列作品,一方面赞美生命原始性的能量和集体的无政府主义的魔力,但同时又认为这种奔放的沸腾的力量又是浪费和徒劳的,作家对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生怀着深深的怜惜之情。
    60年代以后开高健参加了不少的社会和国际活动,1965年以朝日新闻社特派员的身份到南越,归国后号召成立了“越南和平联合会”。1968年以文艺春秋社特派员的身份去巴黎取材,1969年去当地观察中近东战争。他的不少小说以国际问题为题材,因此在日本国内有“国际作家”之称。1960年,开高健作为日本作家代表团成员曾来我国访问,对我国人民充满友好情谊。
作品风格:大多采取离奇的寓意手法,表现对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现实的反抗情绪,以及个人在强大势力面前的无能为力。


(二)山本周五郎
日本时代小说大师,(1903-1967) 、出生於日本山梨县。横滨市西前小学毕业後,前往东京木挽町山本周五郎当铺当学徒。
1926年4月,於〈文艺春秋〉发表《须磨寺附近》,成为文坛成名作。第一回文艺春秋悬赏小说。
1943年曾以《日本妇道记》获得直木奖,但山本周五郎公开婉拒,在文坛引发不小震撼。
1958年完成大作《留下的枞树》,以後陆续写成《红胡子诊疗谭》(1958年)、《青舢板物语》等代表作。
1961年 《青舢板物语》 文艺春秋读者奖(辞领)。
山本周五郎的创作颇丰,并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及电视。
过世那年,新潮社为了纪念他,推出了「山本周五郎小说全集」38卷。
1990年,新潮文艺振兴会设立山本周五郎赏。

(三)太宰治
   日本战后新戏作派代表作家,生于清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本名津岛修治。父亲曾为贵族者员,并在本乡兼营银行。为防农民暴动,家筑高墙,太宰治住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有种内疚和不安感,甚至出现了一种罪恶感,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太宰治在家中排行第六,日本战前的家长制和长子继承制给他造成了一种多余者的感觉,幼年时期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察看父兄的颜色。他在青森中学、弘前高校毕业后,于1930年考入东京大学法文科,在大学时代参加了左翼运动,后来转向,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太宰治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是1932至1937年,这是左翼运动被镇压的时代。著有短篇小说集《晚年》(1933~1936),共收入了40篇,这些短篇都充满了青春时期的热情,多角度地反映了作家自己的主张和内心世界。此后又发表《虚构的傍徨》(1936)、《二十世纪的旗手》(1937)等作品。
    中期是1938至1945年。著有《女学生》(1939),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此外尚有《童话集》(1945),发挥了作家奔放的想象力。
    后期是1946至1948年,一般认为,太宰治的后期创作最有成就,战争刚结束,他就发表了《潘朵拉的匣子》和《苦恼的年鉴》等小说,提出了追求“丧失了一切,抛弃了一切的人的安宁”的观点,以农本主义的幻想批判战后虚伪的文人骚客。
    在他战后的作品中,短篇《维荣的妻子》(1947),中篇《斜阳》(1947)、《丧失作人的资格》(1948),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品。这些小说发表后,无不引起巨大的反响。《维荣的妻子》写一个出身贵族、生活堕落的诗人及其妻子自甘堕落以示对社会道德的反抗。《斜阳》反映了战后贵族后裔的社会地位日益衰落,荣华显耀的时代已付诸东流的主题。《丧失去作人的资格》是太宰文学最杰出的作品,取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个性情乖僻的青年知识分子,饱尝世态的炎凉,绝望之余沉缅于酒色,最后自己毁灭了自己。从一定角度揭示了现代日本社会人的异化问题。
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因对人生感到绝望而投水自杀。他的一生经历了日本革命运动被镇压到日本战败这一大动荡的时代,日本评论家平野谦说:“太宰的死,可说是这种历史的伤痕所造成的”。


(四)大江健三郎
1935年1月31日生于爱媛县。195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文系。以学生时代所写的小说《奇妙的工作》登上文坛,翌年发表的《饲育》又获得了芥川奖。初期作品以描写“被监禁状态”的人物为主题,其特色是用富于感觉的文体表现战后青年一代虚无的生活态度。其后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我们的时代》、《孤独青年的休假》、《日常生活冒险》、《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洪水波及我的灵魂》、《人生的亲戚》和《安静的生活》等。他所探讨的主题是性与政治,从个人方面和社会方面研究现代人的生存问题,同时也涉及许多现实政治问题。因而他被认为是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向以文学“接力赛第一棒”自居,精力充沛,创作欲旺盛,从1993年起,着手创作围绕森林和再生等一系列故事的三部曲——《燃烧起来的绿树》。
   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 。《个人的体验》这部长篇小说以作者的亲身生活经验为基础写成。大江健三郎生有一残疾儿子,后去广岛搞社会调查,对原子弹造成的迫害深有感触。小说表现了现代人的孤独,以主人公下决心承担起抚育畸形儿的重任为终局。小说获日本第十一届新潮文学奖。《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写两兄弟回四国山村故园寻根,却发现这个山村仍陷于百年前(即万延元年)农民起义的影响中。作品在暴动、自杀、通奸、畸形儿诞生等互相交织的社会场面中,插入维新精神和战后精神,无论在思想上和文体上都堪称大江健三郎的创作高峰。小说获日本第三届谷崎润一郎奖。
作品风格: 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日本即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受萨特存在主义影响,他创作的一贯主题是描写人在闭塞现实社会中寻找失落的自我状态和寻求生存的状态。他的作品有着浓重的政治影子,通过文对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发表见解,他对天皇制的批判、对核武器的反对赢得了中国读者的尊敬。

(五)安部公房
日本小说家。生于东京一个医生家庭,曾随父移居中国东北,在沈阳度过小学和中学时代。1940年回日本升学。1944年为逃避服兵役,休学来到沈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遣送回国。1947年自费出版油印本《无名诗集》。1948年参加由现代派作家组成的“夜之会”。同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后弃医从文,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                                                                                                     
由于长期接受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派影响,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具有特殊的场面、奇怪的情节、象征的手法和深刻的寓意,力图揭露社会的不合理性,并且探求解决问题的出路。
短篇小说《墙壁》是他获得芥川奖和确立文坛地位的作品,主旨在于表现人的孤独感。
重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闯入者》、中篇小说《野兽们向往故乡》、长篇小说《沙女》、长篇小说《旁人的脸》,剧本《幽灵在这里》和《朋友》,评论集《沙漠的思想》等。70年代以后的新作则有《梦的逃亡》和《笑月》等。他还写作剧本和评论,他所领导的“安部公房演奏室”专演他的剧本。 
安部公房在创作上袭用西欧现代派表现形式,深受卡夫卡的影响。他使用离奇的寓意手法,把现实生活和虚幻的情境交织在一起,描写个人的孤独和人在不可思议的力量面前的无能为力,表现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现象。

离线黑夜过客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3-30

六)川端康成
日本小说家。生于大阪市一个医生的家庭,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8岁又失祖母,16岁祖父亦亡,成为孤儿。他描写祖父之死的日记,后来稍事修改,以《十六岁日记》为题,于1925年发表。可以看出这种不幸的经历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少年时代他受到外公家的扶养。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后转国文系。1921年起与同好出版同人刊物。发表作品,以《招魂祭典一景》受到菊池宽赏识,结识横光利一,开始作家生涯,并以《伊豆舞女》(1926)等作品赢得新进作家的声誉。这一时期川端的作品,多以伊豆地方为题材,表现了纤细而敏锐的感觉和新颖的技巧,因而同横光利一等被称为新感觉派作家。
后来,这一派文学走向衰落,川端转以东京市浅草一带大众娱乐场所的女性为题材,创作了《浅草红团》、《浅草姊妹》等作品。此外,描写舞女生涯的《鲜花圆舞曲》和感叹人生悲哀等的《水晶幻想》、《童谣》和《女儿心》等,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1935年开始发表、战后才修改完成的《雪国》以及战后问世的《千只鹤》(1949一1951)和《古都》(1961~1962)部作品,获得了196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喜欢清静,对佛教情有独钟,晚年的业余爱好是书法,汉字写得活灵活现,而内心却异常地矛盾。对于获奖后所带来的荣誉和涌来的慕名者,心里十分厌恶,这与幼年的心理封闭有关。
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
一类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精通葬礼的人》、《十六岁的日记》和《致父母的信》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由于所写的是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往往具有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但也由于仅仅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自始至终充满低沉、哀伤的气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会意义受到一定局限。
另一类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 招魂节一景 》、《 伊豆的舞女 》、《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类作品比较真实地再现出这些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的不幸,比较充分地表达出她们的痛苦,作者对她们报以同情和怜悯。一般说来这类作品在思想价值上要超过第一类作品,其中如《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等名篇更是如此。
他战后的创作尤其复杂。
一方面,他仍然沿着《伊豆舞女》和《雪国》的道路前进,继续写作表现人们正常生活和感情的作品,其中或反映出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或表达出对普通人民的同情态度,或流露出 作者积极 健康的审美情趣 ,如《 舞姬 》、《名人》和《古都》等堪称代表。
但另一方面,他又写出一批以表现官能刺激、色情享受和变态性爱为主题的作品,从《千鹤》、《山音》到《睡美人》、《一只胳膊》,他的作品、故事情节越来越离奇,在颓废的道路越走越远。
    川端康成在极度忧郁、矛盾中选择了“最高的艺术”──自杀。

(七)芥川龍之介
日本小说家。生于东京,本姓新原,父经营牛奶业。生后9个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为养子。芥川家为旧式封建家族。龙之介在中小学时代喜读江户文学、《西游记》、《水浒传》等,也喜欢日本近代作家泉镜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鸥外的作品。
191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学习期间,成为第3次和第4次复刊的《新思潮》杂志同人。1915年发表《罗生门》,并未引起文坛重视。1916年,大学毕业之前,在第 4次复刊的《新思潮》上发表《鼻子》(1916),受到夏目漱石的赞赏。
《芋粥》(1916)和《手绢》(1916)接连问世,从而奠定了作为新进作家的地位。
大学毕业后,在镰仓海军机关学校任教3年。1919年入大阪每日新闻社。1921年以新闻社海外特派员身份到中国游览,回国后写了《上海游记》(1921)、《江南游记》(1922)等。
芥川龙之介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创作上既有浪漫主义特点,又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龙之介的小说始于历史题材,如《罗生门》、《鼻子》、(《罗生门》和《鼻子》根据古代故事改编,揭露风行于世的利己主义)、;《地狱图》(1918)(写一个服务于封建公侯的画师为了追求艺术上的成就而献出女儿和自己的生命,抨击暴君把人间变成了地狱)、《偷盗》等;继而转向明治文明开化题材,如《舞会》、《阿富的贞操》、《偶人》等;后写作现实题材,如《桔子》、《一块地》以及《秋》等。在创作中注重技巧,风格纤细华丽,形式、结构完美,关心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
 芥川晚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幻灭感。1927年初,发表《玄鹤山房》,通过老画家之死,揭露家庭内部的纠葛,反映了人生的惨淡和绝望心情,暗示旧事物的衰亡和新时代的来临。写这篇作品时,芥川已萌自杀的念头,使以后的作品如《海市蜃楼》等充满了阴郁气氛。《河童》(1927)通过虚构的河童国,抨击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
遗作《齿轮》和《某傻子的一生》(1927)描述作者生前的思想状态。1927年发表短篇《河童》,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作了尖锐的嘲讽。
同年7月由于健康和思想情绪上的原因,服毒自杀,享年35岁。在短短12年的创作生涯中,芥川写了148篇小说,55篇小品文,66篇随笔,以及大量的评论、游记、札记、诗歌等。 
他的每一篇小说,题材内容和艺术构思都各有特点,这是他在创作过程中苦心孤诣地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结果。他的文笔典雅俏丽,技巧纯熟,精深洗练,意趣盎然,别具一格。在日本大正时期的作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纪念芥川在文学上的成就,从1935年起设立以他命名的“芥川文学奖”,它一直是日本奖励优秀青年作家的最高文学奖。

(八)夏目漱石
幼年时曾送给他人做养子,度过一些不幸岁月。后辗转归家复姓。少时喜读汉诗文、涉猎大量汉文学著作。1888年考入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并受其影响创作了许多汉诗文,收在《木屑集》里,从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1890年,升入东京大学英文科,1893年毕业后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主教英文。同时积极参与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两年后他辞职到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次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
  1900年,由文部省选送英国伦敦留学。他阅读了大量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学作品、理论著述,体验了西方近代文学创作的新视角、新技巧,为其后文学评论和创作奠定了基础。1903年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学校英语教授和东京大学英国文学讲师,并常给《杜鹃》杂志撰写俳句、杂文类稿子。1905年发表了《我是猫》第一章。反响强烈。接着中篇小说《哥儿》、《旅宿》和短篇小说集《漾虚集》等接踵而出,夏目漱石一跃而为日本文坛的知名作家。1907年,他辞掉教职,从事专业创作,探讨爱情与遗产问题的长篇小说《虞美人草》开始连载,接着又陆续发表了《三四郎》、《其后》、《门》三部曲。《门》付梓不久,赶上大逆事件冲击文化界,他的创作由批判客观现实转向披露主观世界。代表性作品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是自传体小说《道草》和未完成的《明暗》。
本名は夏目金之助。庆応3年1月5日(新暦2月9日)江戸牛込马场下横町に
生まれる。帝国大学文科(东京大学文学部)を卒业後、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松山中学
、第五高等学校などの教师生活を経て、1900年イギリスに留学する。帰国後、第一高
等学校で教鞭をとりながら、1905年処女作『吾辈は猫である』を発表。1906年『坊っ
ちゃん』『草枕』を発表。1907年教职を辞し、朝日新闻社に入社。そして『虞美人草
』『三四郎』などを発表するが、胃病に苦しむようになる。1916年12月9日、『明暗』
の连载途中に胃溃疡で永眠。享年50歳であった。
主要作品
我是猫(吾辈は猫である)——1905年 
哥儿(坊っちゃん)——1906年 
虞美人草——1907年 
三四郎——1908年 
从此以后(それから)——1909年 
门——1910年 
过了春分时节——1912年 
行人——1912年 
心(こころ)——1914年 
道草——1915年 
明暗——1916年,遗作


(九)島崎藤村
诗人、小说家,日本近代诗的奠基者。本名春树。1872 年3月25日生于长野县,卒于1943年8月22日。1887 年进明治学院,并与北村透谷等人共同创办《文学界》,投身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1896年前往仙台任教,创作诗集《嫩菜集》,获得了新体诗人的名声。其后相继发表 《一叶舟》、《夏草》和《落梅集》等诗集,以洗练的雅语和流畅的诗体歌咏青春的悲欢,为日本近代诗开拓了道路。
随后,他的兴趣转向散文,并于1906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破戒》。这部作品以贱民出身的青年教师濑川丑松为主人公,尖锐地揭露了封建身分制度的罪恶,获得社会好评。藤村的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地位由此确立。回忆《文学界》时代的《春》和描写世家没落史的《家》,开辟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的新领域。1913~1916年间,为摆脱恋爱苦恼而流亡法国,归来后决心以小说形式进行忏悔并求得新生,其结果是《新生》的发表。
藤村最后一部杰作是1929~1935年间发表的宏大历史小说《黎明之前》。该书以主人公青山半藏为中心,表现明治维新前后人们的苦恼,饱含着作者的理想、憧憬、痛恨和怀疑。岛崎藤村是一位既勇于剖析自己,又敢于揭露社会的作家。
他是日本笔会第一任会长,1943年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十)森鴎外
日本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本名林太郎,号鸥外。1862年7月9日生于日本石见(今岛根县)鹿足郡一藩主侍医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国学、汉学和兰学(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由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方学术)教育。1882年毕业于东京第一大学医科学校,曾任陆军军医。1884年赴德国留学,广泛涉猎欧洲古今名著,深受叔本华、哈特曼的唯心主义影响,哈特曼的美学思想成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的理论依据。1888年回国,历任军医学校教官、校长、陆军军医总监、陆军省医务局长等职。晚年担任过帝室博物馆馆长、帝国美术院院长职务。1922年 1月19日逝世。
森鸥外留学归来,以启蒙家的姿态开始文学活动。他翻译西方著名作家歌德、莱辛、易卜生等人的作品,同时创办《栅草纸》等文学刊物,介绍西方美学理论,开展文艺批评,并致力于戏剧改良、诗歌革新活动,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1890年发表的处女作《舞女》,连同他的《泡沫记》和《信使》被认为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作。《舞女》的主人公是一个留学德国的日本青年官吏,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和纯洁的爱情,他曾爱上一个德国穷舞女,但在日本专制官僚制度和封建道德的压力下,终于遗弃了她,酿成爱情悲剧。作品反映了个性解放的要求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最终却与现实妥协。一般认为它是日本近代文学初期的代表作品。
1910年前后,森鸥外写了《青年》、《雁》等取材于现代生活的小说。
1910年日本政府制造了所谓“大逆事件”,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界的专制统治,森鸥外开始转向历史小说的创作。他把自己的历史小说分为“遵照历史”和“脱离历史”两类。前者完全依据史料写作,后者则借助历史事件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理想和信念。
第一篇历史小说《兴津弥五右卫门的遗书》,赞美武士殉死行为。但紧接着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短篇小说《阿部一家》,却客观地抨击了这一封建道德行为。阿部一家由于未被允许为藩主殉死而受到歧视,终致满门被杀戮,揭示了封建殉死制度的虚伪、腐朽和惨无人道的实质。这两篇倾向不同的作品反映了作者世界观上的矛盾。
作者晚年埋头于史料的考证,也写过几部人物传记,如《涩江抽斋》等。所传人物多为专心学术、不问世事的学者,表现作者晚年企图摆脱世俗的心境。
作品风格:侧重于体现他的伦理道德观,反映了明治时期上层知识分子思想上的矛盾。早期作品文笔优美,抒情气氛浓郁。后期大多数作品,特别是历史小说,往往采取冷峻客观的笔调。

离线ユエ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3-30

谢谢提供

很有帮助

[img]http://club.kantsuu.com/attachment.aspx?attachmentid=73604[/img]

貫通日本のホームページ([url]http://www.kantsuu.com[/url])
貫通チャット室([url]http://chat.kantsuu.com[/url])
[url=http://sign.liba.com?checkid=2332610][img]http://sign.liba.com/img_marry470156_2332610.png[/img][/url]
离线haf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03-30

谢谢!应该了解的知识。

离线暗香盈袖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3-30

这下好了~~就算是没看他们的那些大作,起码也算是了解一些了呀~~

感谢分享!!!

[shadow=200,blue,4] 生命はそらより大きい ……[/shadow]
[img]http://www.shineblog.com/uploadfiles/2007-2/228791595.jpg[/img]
离线jyoshin1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4-16
真的很感谢.很高兴有这么多同路人.
离线偶是耽迷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4-23
あぃがどう有帮助的呀,谢谢楼大拉~~~~~~~~~~~~~~
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唱歌吧,像没有人听一样:干活吧,像不需要钱一样:生活吧,像今天是世界末日一样
离线jyoshin1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4-23

谢过楼主了.这次广外现代部分考得很少,下次再努力.

离线kasumi119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05-24
哦,非常感谢!不知还有没有更多相关资料?
离线丫头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05-31
谢谢楼主分享~~
花なら蕾の私の人生
この青春の始まりを、
悔いのないように大切にした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