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72阅读
  • 1回复

[转帖]七五三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renping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3-05-30
离线renping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3-05-30
[转帖]七五三節
七五三節
1999/11/21
十一月十五日是日本的「七五三節」,這天,三歲男女兒、五歲男兒、七歲女兒,都會穿上傳統和式禮服,跟父母到神社拜拜,祈求身體健康、發育順利。回家的時候,多半還會順道繞到照相館,拍一套全家福紀念照。
這個節日,起源於七世紀的平安時代,到了江戶時代時更普及到庶民之間。江戶時代的大名(諸侯),最傷腦筋的是後裔問題,如果沒有後裔,便會被幕府(德川將軍)廢名或滅門。只是,不知道為何,一般大名家的第一夫人即使有幸受孕,也罕得產下男嬰,就算是順利得嗣,通常也是虛弱多病,夭折例子很多。更糟糕的是,側室經常也難逃這種惡運。所以家臣們總是得為了尋求門當戶對的養子而奔波勞碌。
民間也是一樣。江戶時代有句諺語:「孩子不到七歲,是神佛的子弟。」意思是說,孩子未滿七歲之前,父母只是暫時代替神佛照顧孩子而已。所以七歲之前的孩子若是遭遇不幸,父母通常也不辦理正式殯葬;另一方面,若是犯了罪,不但不必接受制裁,父母的罪也不會連累到孩子。
這是出於當時的社會,尤其是都市地區人口驟增,致使環境惡化,霍亂、流行性感冒蔓延猖獗,也沒有現代醫療設備可以預防,加上時常遭逢天災、飢饉,所以才會萌生上述的觀念。江戶時代的人口始終維持在一定數字上,增加緩慢,除了社會集體晚婚以外,幼兒早夭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正因為如此,孩子落地後,第七天有「七夜日」,滿月時有「拜神社日」等習俗,都是祈求孩子能夠順利成長的慣例。這些慣例,一直沿襲到今日。
為了後裔,大名家跟庶民都如此煞費苦心了,將軍家當然也不例外。德川家到了第三代家光將軍時,後裔們的氣派與風度都已經失去戰國時代的粗獷與堅韌,家光又有同性戀的癖好,使得家光乳母春日局心力交瘁,憂心不已。家光到三十七歲時才幸得長子(第四代將軍),四十一歲時,側室產下次子(第五代將軍);長子生來就孱弱多病,家光只好將希望凝聚在次子身上。次子虛歲五歲時,家光便迫不及待地選了個吉日,為次子設宴慶賀,祈求他順利長大成人。這個吉日,正是十一月十五日。「七五三節」也就這樣傳開到大名與庶民之間。
江戶時代的川柳(五、七、五字的詼諧、諷刺短詩),有這麼一句:
十一月十五
爭妍鬥艷在江戶
騎脖子娃兒
還有一句:
打腫臉充胖
腰帶與褲裙禮服
總計十二兩
由這兩句看來,可以想像得出,三、四百年前的江戶時代父母,與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父母毫無兩樣,都得在同一天忍痛揮霍大鈔,把孩子們打扮得漂漂亮亮,再沾沾自喜地帶孩子們到神社合掌叩拜。唯一不同的是,江戶時代的父親們在參拜神社之後,會讓孩子騎在脖子上,到街上閒蕩,彼此較量一番;現代父母們,則是牽著孩子們跨進照相館,拍下一生一度的紀念照。
我家兩個兒子,正好相差兩歲,所以在他們各自滿三歲與五歲時,給他們同時祝賀了「七五三節」。我記得當時我跟前夫是滿面春風、得意洋洋地牽著他們在街上招搖過市,可是事隔十幾年後,他們每次看到當時的紀念照,總是會損我們兩句:「一定是你們捨不得花錢買禮服,才把我們裝扮成這個模樣!」
兒子啊,你們聽老媽解釋一下,憑良心講,當時絕對絕對不是捨不得花錢,而是湊巧有人送來這兩套衣服,才……這個……那個……的嘛!不過老實說來,那天不管是在神社,或是在大街小巷,你們確實是出盡了風頭。嗯,這點老媽可以用力大拍胸脯向你們保證。呵呵~
离线赵展忠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3-06-13
原来还有这么多说道。[em13][emb10]